Skip to content

读 《明朝那些事儿》 没什么感悟

兜兜转转这么长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明朝那些事儿》。

我也忘了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第一次见的时候是从网上看到的,然后下载了一本盗版的,没能坚持读完。前两年又翻出来了,又读了一遍,结果还是没能坚持读完。去年又翻出来了,还是没能坚持读完。勉勉强强的今天才读完,可见我真的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

我觉得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明月先生的文笔富于幽默感的表达方式,让我读起来没有历史书那么枯燥。没有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加持,我想明朝的历史在不经意间让数百年后的我知晓,知道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曾经存在于世间的变化,那些斗争背后隐藏的阴谋、阳谋,那些变化的,那些不变的有些可能我不经意间翻了过去,有些我可能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不管怎样,我总算是读完了这本书,也总算是知道了那些事儿。

有些人我可能读懂了,有些人我可能至今尚未读懂。

我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要在困苦之中几经辗转,在属于他的那个时代里起兵终建立大明王朝。在他的掌控下肃清贪官污吏,希望开创一个清明盛世,希望建立万年不朽的功业。也明白了为什么肃贪会杀掉这么多的官员。后来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要在建国后陆续杀掉这些开国功臣。国家的稳定在个人的感情和得失面前轻如鸿毛。

我也明白朱允炆即位后面对周遭蠢蠢欲动的叔叔们的恐惧,在黄子澄和齐泰鼓动下先下手为强的削藩,最后面对着空旷的大殿和仓皇逃跑的宫人,面对着即将倾覆的江山社稷,面对着那些曾经效忠于他而又背叛他的那些人,那种绝望。

我看到了朱棣的那种不甘心,看到了那种野心和贪婪,也看到了他的怯懦与心虚,看到了他两副面孔背后所代表的那种统治手段,看到了大明成祖的胸襟与气魄,看到了“趁建文孱弱,长驱向内,焉有四海”过程中的凶险与决绝,看到了得偿所愿后的“雄迈汉武”,看到了一个好皇帝和一个坏人的结合体,看到了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所使用的铁血和狠毒。

我看到了解缙面对国家倾覆后投降敌人为朱棣所用的过程,明白了这位大明才子编修《永乐大典》的付出,明白在“国本”的政治斗争背后他的投机,记住了他巧妙地暗示“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顾一回步。”。但是也明白了他不懂得隐藏自己,不懂得低调最后在大雪中埋没自身的凄惨。

我看到了朱高炽在登基后的宽仁,看到了中国百姓在饱经战乱后自我发展的潜力。

看到了朱瞻基登基背后可能隐藏的谋杀和对于权力的渴望,但是对于民众的不惊扰,看到了仁宣之治背后代表的那些安民措施,虽然没有永乐的波澜壮阔,但是对于百姓而言实在是难得的好光景。

看到了一个少不更事的朱祁镇登基后荒废国家的社稷的种种举动,看到了王振带着他走上一去不复返的衰亡道路,看到了那些鱼肉百姓的死太监丑恶嘴脸,看到了一个不成熟的好人一步步滑向深渊,最终在“土木堡”沉入谷底。

我看到了大明少保于谦在面对国将不国时挺身而出的那种勇气与坚毅,也懵懂间明白了那种挽救国家危亡的义举背后是他的正直,他的精神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流传至今,他的精神将光照千古,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走上正确的道路。

我明白了朱祁玉在皇位上的那种惶恐与不安,也明白他在面对哥哥回来时的那种心悸,最难熬的不是从未得到,最难熬的应该是得到以后又失去。当他躺在病床上,听着窗外传递的鼓声,明白一切终将落幕,只有那一刻他才真正的心安。

我看到了一个北狩归来的政治家在心虚下杀掉明知是忠臣的于谦,也知晓在“夺门之变”后重掌政权的那种恐惧。但是他确实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毕竟他废除了自朱洪武以来的殉葬制度。

我明白朱见深在幼年东躲西藏只信任万姑姑的那种依恋,也看到了他重用汪直、梁芳朝纲败坏,百姓民不聊生的困苦。我理解他的懦弱与胆怯,但不明白他的懦弱与胆怯,我想他是畏惧权力的。

我看到朱祐樘掌权后面对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想要清除积弊重振朝纲的决心,也看到了朱厚照即位后爱玩的荒唐,看到了他的厌烦朝政。 我看到了大明圣贤王守仁的精神和哲学智慧,也似乎懂得了“知行合一”所代表的是什么。

我看到了朱厚熜即位后那种少年老成的心机,也看到了夏言、严嵩、、严世蕃、徐阶代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看到了他们的隐忍与嚣张,看到了他们背后的正义与邪恶。

我看到了张居正改革的成效和国家恢复的气象,看到了他的奢靡与浪费,看到了他的节俭与躬行。

看到了万历皇帝登基后想要消除张居正影响的种种举动,也明白了他不想居于人光芒下的反抗。

我看到了朱由校登基后的无所作为,看到了一个木匠在皇宫中的无力,看到了魏死太监的嚣张跋扈,看到了东林党争动摇国家根本。

我懂得了崇祯想要挽救国家危局的种种努力,也看到了他面对乱象的急躁与手足无措。

其实我最终看到了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也明白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力量之源。我其实没看到什么,只是作为一个后人看着前人的斗争,发发感慨。

其实我没什么感悟,也不明白什么,只是知道了这个世间曾经存在的那些过往。

我想在历尽万事后,我终将明白,也或许不明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