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奢侈品就应该是高价的,它必须让购买的人具有荣誉感!

最近发现我媳妇儿对奢侈品有点儿兴趣,当然我想每一个女孩或多或少的对奢侈品这种东西都缺乏免疫力,这是天性使然。

简单看了一下网络平台上展示的部分奢侈品的类型和定价,其实发现大多数的奢侈品包或者是其他东西都还算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款式。

非要说这个包非常的出彩,那大约是“LOGO”在“发光”,而不是商品本身的设计,或者是其他内涵。

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包,其制造成本真的这么高嘛?

又或者说奢侈品的定价真的是基于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叠加的价格嘛?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No”!

其实当下的奢侈品包或者是其他产品都已经和早年间的奢侈品大相径庭了,其价值的真正体现更多的是在“LOGO”散发的光芒上,更小的部分才是所用的材料。

所谓的手工缝制、真皮等等一系列提升售价的概念大多是人创造的,现在的奢侈品大多是在中国或者是东南亚国家进行制造的。

当然可能最后的组装步骤放在了欧洲的某个国家,所以上面就自然印上了“Made in xxx”的标记,让一众女孩趋之若鹜。

当下的奢侈品定价更多的是成本和溢价的结合造成最后的高售价,商品本身的制造可能成本并非非常高昂(特殊的材料除外),但是公司的运营和营销的费用相当巨大。

一些明星是通过奢侈品来衬托自身的格调,还有一个明星是接受了奢侈品公司的合约去诱使大家产生对这款“包”的向往心理。

其实说白了,我们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购买它背后的“面子”,这并非是所谓的“爱慕虚荣”,只是人们的天性罢了。

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大部分人受到他人的赞美都会喜笑颜开,而受到他人的指指点点会感觉沮丧。

虽然部分朋友会感觉自己内心强大,不受外界干扰,但是扪心自问真的一点儿干扰都没有嘛?大家可能只是轻重缓急不同罢了。

也有人一直在提议这些奢侈品公司调低售价,让那些喜欢这种商品但是买不起的人们也能买得起,这样对于这些奢侈品公司也有好处。

毕竟可口可乐的市值要远超绝大多数奢侈品公司的市值!

但是真的如此嘛?

其实不是的,一个好的“包”要选用上等的材料、精湛的手艺、绚丽的门店装修、化着精美妆容的销售员,最重要的要花费大笔的钱营销,这些钱自然是要加在产品本身上的。

更何况奢侈品本身就必须要卖高价,这是奢侈品的“立身之本”。

一件好的奢侈品应该售卖一个配的上的高价,这才能让拥有它的人感受到商品带来的“荣誉感”。

商品销售成功的本质其实就是让使用它人有面子,当然商品本身实用也是一方面,但是我们现在购买商品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实用”的范畴。

一个商品或者说一个品牌不单单要为它的客户提供好用的商品,也要为它的客户在使用商品时被人“高看一眼”负责。而奢侈品恰恰满足了后者。

当天晚上我媳妇儿也相中了一款包,我不太记得品牌了,但是也是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奢侈品品牌,当天晚上并没有下单。

转天中午她又觉得这一个普通的包不值这个价钱,转而在网上找了一款比较类似的包,询问我的意见。

我给出的意见是:要么不买,要么就买之前的那款正品。

我给出这个意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买这个包本身就是你喜欢的,你在内心并不单单是喜欢这个包的款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品牌。而一个“近似”或者说是“高仿”的包并不能满足这份“喜欢”。

第二:包背后带给你的“满足感”又或者是“荣誉感”是一个“高仿”包提供不了你的,事后你只会淡淡的感觉存在些许的遗憾,同样对这个“高仿”的包也没有那么爱不释手,甚至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扔掉它,这非常浪费钱。

第三:背一个“高仿”的包诚然路人可能不会发现,但是如果朋友聚会的时候看到了你的包,并且非常喜欢,结果在看的过程中发现是一个“高仿”产品,这让人非常尴尬。

一个好苹果和一筐烂梨,一样钱的话我想大家应该还是选“好苹果”更好些,最起码前者能得到一个可以吃的苹果,后者只是一堆“垃圾”罢了。

当然,我并不鼓励她购买奢侈品,首先是我们的经济条件远没有达到消费“奢侈品”的水准,“奢侈品”本身就不是一个人应该省吃俭用去购买的商品,而是身份和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因为喜欢而购买的。

其次,有些“奢侈品”真的不能算是奢侈品,它们除了品牌其他真的相当劣质!

朋友们,你们会为面子消费嘛?